[ 索引号 ] | /2025-0012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7-01 | [ 发布日期 ] | 2025-07-01 |
重庆市巴南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2025年度地质
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重庆市巴南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6月26日
重庆市巴南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我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地质灾害风险,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市防灾减灾委印发的《系统提升超大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全力做好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区地质灾害概况
巴南区面积1825平方公里,根据《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85.4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68%,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面积816.41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4.7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面积888.98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8.71%,地质灾害非易发区面积34.14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1.87%;全区共有6个重点防治区,总面积24平方公里,占比1.32%,主要分布于麻柳嘴镇人和桥、平桥村—望江村沿江岸坡地段、惠民街道胜天村周边陡斜坡地段、安澜镇小龙村附近、圣灯山镇石林村—接龙镇碑垭村一带、接龙镇春龙村一带。全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43处(其中库区36处,非库区207处),威胁群众979户2493人,涉及房屋4112间,涉及财产约24796万元,其中滑坡182处,崩塌58处,地面塌陷3处。
二、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汛期(6~9月)我区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暴雨洪涝偏重,强对流天气偏多,高温干旱偏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突出。主汛期(6~8月)我区气温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正常至偏少1成,较去年同期偏少1~2成。汛期有16次左右强降水天气过程,较常年和去年偏多,主要出现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6月中旬和9月中旬有阴雨天气,阴雨次数总体和常年相当。初步预测2025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与常年持平,较去年偏高。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及重点防范期
(一)重点防治区
1.地质构造部位重点防治区。南泉—一品的铜锣山背斜、木洞—惠民明月峡背斜、东温泉—接龙桃子荡背斜、麻柳嘴—石滩丰盛场背斜四条主山两翼地灾多发生顺向滑坡;樵坪—界石—南彭的向斜台地和一品—安澜—圣灯山台地周边,在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
2.重要水库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受三峡水库水位变动影响的木洞、双河口、麻柳嘴、李家沱、花溪、龙洲湾、鱼洞和莲花等镇街长江沿江岸坡及相邻区域,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等区内主要河流的高陡峡谷和顺向岩质岸坡分布区,以及观景口水库、南湖水库、下涧口水库、丰岩水库、龙岗水库、滩子口水库、石桥沟水库等水库。在库水位涨落或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该区域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塌岸等地质灾害。
3.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沿线的未治理高边坡路段和高填方路段,其中渝习路、一陈路、长万路、渝道路、石小路沿线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要重点强化这些道路沿线地质排查治理。同时,要做好市在区交通建设项目工程活动引发地灾隐患的防范,加强监测预警,定期研判地灾风险。
4.城镇集中建设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我区城镇集中建设区以及数智产业园、大江科创城、公路物流基地、国际生物城、智慧总部新城、高职城等园区。我区城镇集中建设区内平场周边、切坡、地下工程开挖等人为工程活动强烈,易诱发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5.矿山开采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姜家、麻柳嘴石灰岩矿等矿山开采区及影响区。上述区域是我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地,地质条件复杂,在降雨和采矿等因素诱发下,存在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二)重点防范期
结合2025年强降雨偏早的预测以及近年来汛期灾害发生情况,今年重点防范期起始时间为4月至11月。受三峡工程库水位调度影响,综合我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三峡库区沿岸全年均为重点防范期。
四、四大行动系统提升防灾能力
(一)实施地灾防治基础能力提升行动
1.加强队伍建设和专业支撑。一是建实建强基层防灾救灾队伍,充实我区相关行业部门、乡镇防灾救灾人员力量。二是建立村(社区)、企业地防员与社会网格员的融合机制,加强“四重”网格员管理,动态调整更新“四重”网格员。三是建立牵头驻守单位技术负责制,建立完善的驻守单位和驻守地质工程师履职能力考核机制。
2.扩面宣传演练。一是开展“地质工程师下乡”活动,扩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和培训,提升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分类分批开展地灾防治人员技术培训,提升能力水平。三是全覆盖开展单点避险演练,让群众熟悉逃生路线和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能力。
(二)实施地灾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1.动态更新风险源“一张图”。一是夯实属地属事责任,完善“三查”工作机制,做好汛前、汛中、汛后和雨前、雨中、雨后三查工作,发现风险隐患及时纳入管控。二是系统梳理全区地质灾害“四类”风险源,构建地质灾害底数“一张图”,以村为单位细化形成风险源“一村一图”,一体化管控各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三是完善交通、城乡建委、水利、文旅等行业部门地质灾害风险源数据共享机制,实时动态更新全区地质灾害风险源。四是建设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码,实现“一点一码”,将风险码张贴在隐患点警示牌醒目位置,实现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风险数据。
2.强化智能监测。一是强化监测设备迭代升级,对已到期智能化监测台站进行优化升级。对我区的1处重点防治小流域(金谷)开展“隐患点+风险区”自动化监测。二是加强自动化监测设备运行维护,督促监测单位对离线设备及时维护更新到位,保障监测设备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数据正常传输。三是加强告警信息处置,各镇街应时刻关注监测情况,出现告警后立即组织开展现场核查,并根据现场核查建议果断处置。
3.滚动扩面预警。一是我区已设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专员,根据“1+41”会商机制,将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产品滚动扩面发至各镇街及行业部门。二是强化应急响应,完善分段分级分类分层预警响应机制,及时启动预案,落实响应措施。督促指导镇街、村社实时动态发布预警信息,打通预警响应“最后一米”。
4.扩面避险转移。一是制定地质灾害避险转移“一镇一策”,在摸清四类风险源的基础上,划定避险转移范围、安置点,明确安置责任人,进一步规范基层避险转移工作,推进“十户联防”机制,提高避险转移精准性和科学性。二是坚持三个紧急转移原则,坚决果断组织受威胁人员提前转移,扩面提级实施,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严控转移人员回流。三是抓实“熔断”机制,根据地灾气象风险预警响应等级,及时启动“熔断”,采取停工、停学、停运、停航、停游、停业等“六停”措施。
(三)实施多跨协同闭环管控能力提升行动
1.完善防灾责任体系。加强部门之间的会商研判,进一步完善日常协调和联络机制,强化风险管控信息共享和通报,完善多跨协同体系,统筹协调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防治救援工作。落实区级、镇街、村社之间三级防灾责任和辖区内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各项措施,各部门、各级共同形成合力,全面做好我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工作。
2.加强规划引领防控。开展《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系统谋划十五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形成项目清单,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3.落实奖惩机制。一是强化复盘,做好每轮强降雨、重大灾险情、年度复盘工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启示,提出下步工作建议,对贡献突出的予以表扬奖励。二是宣传落实《巴南区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奖励暂行规定》,鼓励表扬在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充分调动发挥广大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减少因灾人员伤亡。
(四)实施地灾风险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1.有序实施综合治理项目。对实施中的工程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招投标,强化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对已竣工项目,要落实管护单位,加强后期维护管理。
2.加强工程建设活动监督管理。一是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监督管理,对我区在建工程项目,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项检查,督促落实评估建议措施,防止因无序施工引发地质灾害。二是开展道路交通沿线隐患边坡专项整治,按照轻重缓急逐步推进。三是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进行台账管理、分类施策、逐一销号、闭环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思想引领。各镇街、各部门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最新指示批示精神,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坚决克服错误倾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全力以赴应对地质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地灾防治工作的绝对领导,配合市级构建汛期市级、区级、镇街三级防地灾指挥体系,细化明确战时指挥部工作职责,强化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战时调度连接作用发挥,确保指令及时到达、快速响应、果断执行。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镇街务必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全面做好本地区地灾风险管控。各部门要根据《重庆市巴南区防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责任清单的通知》(巴防减救灾办〔2025〕7号)文件要求,夯实属事责任,做好各自领域地灾防治工作。
(四)强化资金保障。严格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并实行绩效目标全过程监管、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要统筹多层次、多领域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附件:1.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电话
2.巴南区各镇街驻守地质队员一览表
3.重庆市巴南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另册)
重庆市巴南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6月2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