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博彩官网

澳门博彩官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注册

重庆市綦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澳门博彩官网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 索引号 ] /2025-0010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土地 [ 体裁分类 ] 应急管理
[ 发布机构 ] 綦江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成文日期 ] 2025-06-24 [ 发布日期 ] 2025-06-24

綦江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系统提升超大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全力做好綦江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决策部署,系统提升超大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扎实做好2025年綦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根据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决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树牢“地质灾害可防、人员伤亡可免”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完善多跨协同的防地灾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化实战能力,基本做到一体化动态管控地灾风险源,已查明地灾隐患专业监测预警实现“应监测、尽监测”,分段分级分类分层防地灾的机制有效建立,直达基层防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的地灾预警响应机制更加顺畅,扩面避险转移快速有效执行,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不发生重大财产损失”的目标任务。

二、全区地质灾害概况

我区现有入库地质灾害隐患点255处(详见附件1),分布于21个镇街,威胁户籍人口379412972人。其中,滑坡151处、危岩94处、地裂缝10处;威胁户籍人口1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点204处;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共436个面积约561.76km²,其中高易发区203个面积约207.744km²,高风险区226个面积约344.19km²,极高风险区7个面积约9.834km²;小流域128条。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总体呈南重北轻。

三、2025年全区地质灾害预测

(一)引发因素

我区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具体表现为:

1.暴雨:我区是西南地区典型的暴雨多发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92.22mm。年最大降雨量为1348.6mm1982年),最小为752.7mm1960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70%以上。

预计2025年气象灾害总体趋势为:旱涝并重,以洪涝暴雨灾害和高温干旱为主,区域性特征较明显,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与2024年相当。预计2025年汛期降雨为650mm左右,较去年减少约1二成,有46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局地强降水多发频发,强度接近2024年。暴雨天气可能诱发中小河流流域(过境)洪水、山洪及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盛夏(78月),全区进入连晴高温阶段,最高气温达37℃的天数为25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2℃左右,个别镇街村社将出现3545天的中到重度伏旱天气,酷暑与暴雨交织,也易引发地质灾害,地灾防治形势较为严峻。

  2.人类工程活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农村建房、交通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外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设场地选址不合理,城市建设和农房建设中,房屋基础、建筑结构等设计不符合地质条件要求,或者在地质灾害较易发区域选址建房,房屋受地质环境影响严重,人为加剧地质灾害风险;二是不合理削坡建房、修筑公路、开挖矿产,未采取坡体支挡、护砌或地表排水等防护措施,或者采取的坡体支挡、护砌或地表排水等防护措施不当引发次生灾害;三是房屋建设、交通建设和矿山开采形成的弃土渣场过度加载,引发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内部因素主要为地形地貌、岩性组合及地质构造。

(二)重点防范期

我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11月,主要防范因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扰动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切坡、采矿、堆积弃土弃渣,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各类对地质环境破坏强烈的工程性建设项目及矿山开采项目应以整个项目施工期或矿山开采期作为重点防范期。

(三)重点防范区

根据我区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特点,结合我区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分布规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因素预测等因素分析,预计今年我区地质灾害风险较大,需要重点防范的区域如下:

1.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我区现有436个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的隐患点在降雨、工程建设等作用下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2.危岩(崩塌)隐患防范区

重点防范危岩(崩塌)隐患点在降雨、根劈、冰劈等作用下可能引发崩塌等地质灾害。

3.小流域防范区

我区部分地区山势较陡,坡面表土松散,已排查出的128

小流域,在短时强降雨作用下容易突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第五小流域、罗坝小流域、中峰小流域已纳入今年试点重点防治小流域监测预警项目。

4.交通沿线防范区

  主要包括各镇街新建道路和改造工程,特别是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在建和已建成的渝赤叙高速公路、三南铁路、渝贵铁路、川黔铁路、渝筑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新盛互通、210国道、353国道(古南-永新-中峰段)、S312线(通惠高速路口-三角集镇段)、万梨公路(赶水段)、新东丁路(855县道东溪-丁山段)、老瀛山环线、永罗路(永新红花岩-石灰沟段)、綦四公路、旅游景区公路等。以上交通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高边坡分布多,在降雨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已建交通干线沿线,需重点防范未治理高边坡、潜在不稳定的高填方路段在降雨作用下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在建交通路线,重点防范施工切坡、堆载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施工,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

根据2025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务段排查结果,川黔线铁路、渝贵铁路綦江境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4处(段),威胁川黔线列车运行。重庆工务段要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加强与属地镇街的沟通协调,发现灾情险情要及时处置和通报。涉及镇街要切实加强属地化管理,突发情况及时向重庆工务段和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应急管理局报告。

5.城市规划建设防范区

主要包括沙溪片区(顺向坡)、通惠新城、康德城片区、恒大世纪梦幻城片区、各园城(特别是工业园区)、古剑山旅游景区、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老瀛山景区。重点防范高切坡、景区危岩等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及高陡斜(边)坡失稳、深填方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6.煤矿采空区和非煤矿山防范区

煤矿采空区主要分布在赶水、打通、安稳、石壕四镇,非煤矿山主要分布在赶水、打通、隆盛、安稳、永城等镇。煤矿虽已停止开采,但采空区面积较大,在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仍需重点防范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矸石山失稳滑塌等地质灾害。非煤矿山开采区域,仍需重点防范因开采引发的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泥石流及弃渣堆积体失稳等次生灾害。

7.山洪泥石流防范区

我区部分地区山势较陡,坡面表土松散,在短时强降雨作用下容易突发山洪泥石流。

8.重要水利水电工程防范区

我区水利水电设施项目建设较多,如藻渡水库、福林水库、马龙水库、小湾水库、中岗水库、金钗湖水库、鱼栏咀水库、茶树湾水库、蟠龙电站、珠滩电站、盖石电站、小型灌渠项目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造成河(库)岸水位消涨,影响沿岸地质环境,在强降雨等因素作用下,容易发生河(库)岸塌滑等地质灾害,影响河(库)岸、公路、铁路、场镇和居民房屋安全。特别是要注重施工安全,如正在施工的藻渡水库、蟠龙电站、福林水库等工程项目在施工区域、施工便道、新改扩建公路等方面形成的切坡、弃渣堆积体易形成地质灾害。

9.人工堆积体

渝贵铁路弃渣场已做安全稳定性评价,并修建排水沟、挡墙、防护栏等相关措施,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仍应继续做好监测;渝黔高速公路复线虽已竣工,弃渣弃土堆积体仍需重点监管,落实人员加强巡查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置和上报;赶水镇、永新镇、扶欢镇、安稳镇、隆盛镇、打通镇、石壕镇境内弃渣场、矸石山、尾矿库堆积体为人为因素堆积形成。经过近10年的巡查监管分析,堆积体整体稳定性好,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可能性低。矸石山和尾矿库在综合利用时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需落实人员加强巡查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置和上报。

10.输油管道沿线

重庆綦江成品油管道沿线原有地质灾害隐患78处,已采取措施治理,但仍为重点防范区域,需重点防范,加强监测巡查,保障成品油管道安全。各镇街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突发情况及时向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输油气分公司通报。

11.森林防火通道防范区

我区2024年新建的森林防火通道较多,部分道路较陡,路基松散,且开挖形成的部分边坡未采取支挡措施,在强降雨作用下容易诱发边坡垮塌和滑坡灾害。

122025年我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我区地质灾害项目分别为避险搬迁项目、综合治理项目和监测台站建设项目。具体任务:一是计划完成避险搬迁受威胁群众110475人;二是完成篆塘镇篆南街滑坡工程治理项目1个(市级工程治理项目),区级排危降险项目15个(详见附件2);三是新建1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专结合监测台站,改建14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专结合监测台站。所在镇街和部门要落实主体防治责任,确保项目按进度要求高质量按时完成。

(四)地质灾害预测

结合我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2025年我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接近2024年。汛期将是我区地质灾害高发期,对地质环境扰动强烈的重要交通工程沿线、重要水电工程建设区及采矿区等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相对较大;同时我区广大农村地区建房基本未考虑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存在选址不当、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切坡开挖或堆载等问题,小规模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仍然较大;因工程建设设计不合理,形成的高边坡在连续强降雨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没有采取工程措施的弃渣场和尾矿库以及在利用的矸石山,容易发生人工堆积体失稳等地质灾害;农村水渠及排水系统损毁,在连续强降雨作用下,容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并形成山洪(泥石流)冲击房屋。

四、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

汛期是我区全年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各镇街、有关部门及单位务必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各项措施防止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群死群伤。

1.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1)进一步夯实“四重”网格监测预警体系。严格落实“四重”网格人员和地质灾害防治员监测预警职责,及时上报监测信息;严格执行灾情会商制度,做好地质灾害的短期预报和临灾预报,对三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风险等级预报要及时传达到镇街、村(社区)和相关部门,层层落实防灾责任。

2)滚动扩面预警。一是设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专员,贯彻落实1+41市、区分级会商、预警和调度机制。制作24h12h6h2h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滚动扩面发至镇街及行业部门。二是强化应急响应,完善44NN分段分级分类分层预警响应机制,及时启动预案,落实响应措施。打通预警响应最后一米

2.做好扩面宣传演练。

一是开展百名地质工程师下乡活动,提升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分类分批开展地灾防治人员技术培训,提升能力水平。各镇街、有关部门和单位每年至少开展1次地质灾害防治专题培训,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防灾水平;对本辖区、本领域内所有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岩(崩塌)隐患、高易发区、高和极高风险区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使广大群众通过亲身参与避险疏散、自救互救,提升防灾意识和应变逃生能力。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应急管理局和技术支撑单位要加强督促、指导和协助。

3.隐患数字化监管。

1)全面排查风险底数。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加强高位山体滑坡防灾减灾综合治理方法研究,实施高位地质灾害、采空区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强化风险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汛前、汛中分批形成解译成果,提前识别隐患。

2)动态更新风险源一张图”。一是各镇街和部门要落实好属地责任和行业部门属事责任,做好汛前、汛中、汛后和雨前、雨中、雨后“三查”工作,发现风险隐患及时纳入管控。二是要系统梳理四类风险源,以村为单位制作风险源一村一图。三是完善交通、住建、水利、文旅等行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实时动态更新全区风险源。四是建设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码,实现一点一码

4.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要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准备,确保抢险救援物资充足;武警、公安、民兵等要做好应急队伍抢险人员准备,确保救援人员及时开展抢险救灾。驻綦技术支撑单位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要求进驻镇街(綦江区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常用通讯录,详见附件3),及时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认真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值守、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报送等各项制度,确保地灾预报预警信息和灾险情信息传送及时,为及时开展应急处置提供坚实保障。

(二)强化地质灾害群专结合

一是群测群防是当前我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各镇街、有关部门及单位要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有关要求,继续做好群测群防工作,规范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四重”网格人员和地质灾害防治员灾害防范意识,督促、指导、协助“四重”网格人员和地质灾害防治员认真开展监测巡查,做好监测记录,按照非汛期“一周一报”、汛期“一周两报”要求,通过“渝快政—数字重庆—地灾管控”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做好地质灾害基础防范工作。

二是智能化监测系统已成为新型监测手段。人防加技防更能有效提高我区监测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区在222处隐患点安装了地质灾害群专结合智能化监测设备1271台并正常在线运行,今年将对141处地灾隐患点进行改建监测台站,另对14处地灾隐患点进行新建监测台站。各镇街要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响应和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

(三)提前做好避险转移工作

各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避险转移撤离预案》做好我区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撤离工作。一是制定一镇一策划定避险转移范围、安置点,推进十户联防机制。二是坚持三个紧急转移原则,扩面提级实施,严控转移人员回流。三是抓实熔断机制,根据地灾气象风险预警响应等级,及时启动熔断,采取停工、停学、停运、停航、停游、停业等六停措施。四是坚持平灾两用,推进临时安置点建设和应急物资准备。

(四)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综合治理

1.按照“宜搬则搬”的原则,各镇街要统筹地质灾害搬迁避险与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农村D级危房改造等政策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加强宣传动员,鼓励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住户搬出威胁区域,消除危险。今年全区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475人(详见附件4,实际人数或有调整),各镇街要高度重视避险搬迁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完成避险搬迁任务。

2.按照“宜治则治”原则,各镇街、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落实属地和行业责任,加大本辖区、本行业内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监管,按照要求倒排班期,打表推进,确保篆塘镇篆南街滑坡工程治理项目今年12月底前完工。同时,要按时保质完成辖区或行业领域内其他地质灾害排危降险处置项目,及时消除隐患,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加强工程建设活动监督管理。一是对在建工程项目,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项检查,督促落实评估建议措施,防止无序施工引发地质灾害。二是按照全市切坡建房边坡隐患整治实施方案,分类推进隐患边坡的简易治理、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常态化监测等措施。三是开展道路交通沿线隐患边坡专项整治,按照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四是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台账管理、分类施策、逐一销号、闭环管理。

(五)实施多跨协同闭环管控

1.加强规划引领源头防控。一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应用地质灾害调查和危险性评估成果,增强国土空间安全韧性。二是做好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三是完成《重庆市綦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系统谋划“十五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形成项目清单,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2.完善地灾防治奖惩机制。一是强化复盘,做好每轮强降雨、重大灾险情、年度复盘工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启示,提出下步工作建议。二是完善地灾防治工作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予以表扬奖励。

五、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

(一)强化思想引领。各镇街和各部门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最新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全力以赴应对地质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地灾防治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汛期三级防地灾指挥体系。细化明确战时指挥部工作职责,强化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战时调度连接作用发挥,确保指令及时到达、快速响应、果断执行。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镇街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全面做好本地区地灾风险管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重庆市綦江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重庆市綦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綦江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责任清单>的通知》(綦防减救灾办〔202512号)要求,夯实属事责任,做好各自领域地灾防治工作。

(四)强化资金保障。各镇街要确保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严格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并实行绩效目标全过程监管、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要统筹多层次、多领域资金投入,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五)强化督导指导。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督促,切实落实地质灾害各项防范措施。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对项目实施不规范、进展缓慢、竣工验收不及时的镇街务必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镇街减少其次年项目和资金的安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永利体育 DB真人 世界杯官网买球平台 博彩app 澳门银河网上赌场